2)第二百二十七章 三国检地_八条物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下令进行检地,并让他们制作御前账(进献给贵人账簿之意),还表示要将御前账上交给政虎。同时,景定也为之后的出兵常陆做准备,两者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目的自然不仅仅是确立石高制和知行制,更是为了寸土不落地了解上杉家治下所有领国的土地肥沃和产出的情况。

  当然,御前账并不是以大名、国人领主所领领地为单位,而是以郡为基本单位,统计并记载上野、下野、下总等国范围内所有的田地、宅地的面积、石高,以及所需要承担的军役、劳役等人员数量。

  不仅如此,还要制作以郡为单位的地图,在上面标注出海洋、山脉、河流、道路、村落、寺院神社、田数等重要信息,与账簿一同上交。

  景定深知仅凭石高制并不能全面掌握山脉河流以至所有的空间,以及在其中生产、生活的所有的人,都必须接受上杉家的统治。这些举措就是为了让上杉家治下领国中所有人产生这种意识而采取的必要的手续和手段。

  得益于先前在东骏河、尹豆、相模、武藏等地的工作经验,在两个月之内,上野、下野、下总三国的大规模检地就完成了。

  与景定之前的猜想一样,指出检地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上野指出检地为三十六万八千两百石,进行检地后为四十九万六千石,石高差异为十二万七千八百石;下总指出检地为三十万两千七百石,进行检地后为三十九万三千石,石高差异为九万三百石;下野指出检地为三十三万三千一百石,进行检地后为三十七万四千石,石高差异为四万零九百石。

  毕竟上野一国的国人领主较多,不少都拥有守护不入的特权在,故而所隐藏的石高是三国之中最多的。而石高差异仅次于上野的下总,则是因为北下总有不少是原古河公方家的御料所,之前八条家并没有对古河公方家的御料所进行彻底的检地,甚至连指出检地也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在上野一国完成检地后,身在越后府中的政虎倒是默许了景定的检地行为,很快就着手转封一批家臣进入上野:大川城城主大川忠秀(扬北众之一)转封至南上野境城,领一万石知行地;加地城城主加地春纲(长尾为景女婿,扬北众之一,一门亲族众)转封至东上野金山城,领一万五千石知行地;大叶泽城城主鲇川清长(原岩舟本庄家庶流,扬北众之一)转封至南上野宝泉城,领一万石知行地;钵盛城城主千坂景亲(越后上杉家庶流千坂家家督)转封至南上野仙石城,领一万石知行地;旗本众桐泽具繁受封西上野镰原城,领八千石知行地;大崎城城主大崎泰继(旗本众)转封至南上野田部井城,领八千一百石知行地;大井田城城主大井田氏景(原上田众)转封至南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